N年前初接觸東京不動產時的回憶+最近新嘗試的一個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分野

各位朋友、好久不見!
本來期待台日之間觀光不久就會開放恢復正常,
沒想到今天發表日本ba.5變種病毒確診一天破20萬…唉,沒完沒了呀。
雖然大家都已有點麻痺了,
日常生活步調乍看也好像沒什麼大改變。
文章不寫則已,
一開始寫即漏漏長的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N年前踏進不動產時的回憶(失敗談居多)。
還有最近開始接觸的新分野(之一)。
 
之前曾經寫過一篇文章↓↓↓↓
【十年歲月的力量】
https://www.facebook.com/tokyodorm/posts/1907339809562016
描述我在入行沒多久以後認識的一位日本人(正職是電腦工程師,副業是投資不動產,2022年6月目前有14棟。個性:宅男一枚,興趣:打電動看漫畫跟吃美食),10年之內從一名普通的社畜累積到資產10億的故事。
 
由於身為一個在日本無親無故無資產兩袖清風的「歪果人」,當時還是每年更新1年的那種簽證,身無大志,只想研究所畢業後找個可以雇用自己的公司就職,沒想到畢業時碰到日本就職的「冰河期」,誤打誤撞做了專業口譯。
那我後來是怎麼跨足進入不動產業界的呢?
請看這篇↓↓↓↓
【另一個十年歲月的力量】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zumakyoko/posts/723801961296169
描述一位不識漢字的伊朗人如何藉由先知先覺的Scense,在大多數人都還沒聽過ShareHouse這個詞時,在藍海市場累積自己不動產財富的故事。
(更厲害的事他還是全部自己摸索一根柱子一面牆地將老屋破屋改造成會生金雞蛋的雞)
 
自從這些事在我心中種下「不動產收租」=「東京包租婆」的草以後,讓我對東京不動產開始起心動念,
請看這篇↓↓↓↓
【與東京不動產的緣起】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zumakyoko/posts/714534705556228/
講述一位連超市都不願雇用她為收銀員的大媽如何在埼玉縣的某個名不見經傳的Local站累積不動產被動收入的故事。
 
 
今天這篇文章就是要把我起心動念後到實際踏出第一步做出的一些現在回想起來很蠢的事(?)跟大家分享。
 
當時資訊還沒有現在這麼發達,身邊也沒有任何跟不動產投資有關的人或事抑或資訊的非常非常稀少的時期(那是什麼時候,妳到底在日本待了多久←迷音中)
人說「物以類聚」,其實很有道理。
那時我身邊沒半個跟不動產有關的人。
現在則是身邊幾乎所有有在聯絡的多少都會跟不動產扯上關係。
講話不到三句就不動產長不動產短,實在是那時候的自己無法想像的情況。
 
話説回來。
當初的我苦思;我應該怎麼開始呢?
 
沒資金!(應該有一點點但是遠遠不夠)
沒經驗!
沒人脈!
沒知識(也沒常識)!
四個NO的天兵如我腦裡浮起一句話:「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什麼都沒有,但是有時間跟膽識(自己以為)還有厚臉皮,所以我找了一本電話簿,翻到「不動產」分類那頁,開始按圖索驥,騎著我的破鐵馬挨家挨戶拜訪不動產。
腳踏車停下,噹啷推開門:「すみません!」(有人在嗎?)就進去了。
大部份的時候對方在知道我不是上門的客人(例如最常被認為的就是要找房,那時還沒網路訊息,都是看貼在窗門上的招租或買賣廣告找房)後,非常明顯的就會顯現出不耐煩或非常冷漠的態度把我晾在一邊後轉身去裡面處理事務,然後我自己非常知趣地悄悄離開。
其實我為了要登門拜訪,還用日文寫了草稿,意思是:請問有日幣1000萬左右的一戶建嗎?我想要做ShareHouse,可以介紹給我嗎?
自以為說得很流利人家就會理我,其實才不是。
 
奇怪的是聽我伊朗口譯朋友那時地坪50幾平米的一戶建用日幣300萬頂多不超過500萬就可以買到,為什麼我開價到1000萬卻沒有人願意理我?
百思不得其解。
 
我還做了名片,上面留了電話號碼,在離去前卑躬屈膝再三鞠躬拜託說:「如果有好物件,請一定要聯絡我」。
 
結果當然是從來沒有任何不動產打過那支電話給我。
 
「如果有好物件,請一定要聯絡我」,幾乎每個想投資不動產的人都會對房仲說的話,自己是房仲之後就知道其中的奧妙,也終於體會到當年為什麼人家不會聯絡我的原因。
 
我那時還非常自律地排好了行程,一天要把這幾頁上面的不動產都跑一遍,即便被掃出來也不可以灰心(自我打氣),還安慰自己這樣可以練習非常活生生的日文會話(課本上哪裡會教你:「快滾出去別在這裡浪費我寶貴時間)的日文啦,即便是好一點的說得很委婉給個軟釘子碰),告訴自己要再接再厲,皇天一定不會負苦心人(才怪)。
 
總之,每天心理建設深呼一口氣才能敲門進不動產店家大門的我,大約還不屈不饒地前後花了好幾個月時間去一家一家拜訪。
PS:日文叫這種行為為「虱潰し」(就是把躲在地毯裡的蝨子一隻一隻抓出來壓死,比喻滴水不漏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
 
結果證明是事倍功半,沒有任何成效。
我也意識到不動產前輩說的:「拿著自己的資產簡歷一間一間走訪建立人際關係」的這個作法好像不太適合我這個歪果人門外漢。
 
接下來我去參加很多各式各樣的不動產投資研討會學習會分享會(セミナー),有料無料(免費跟付費)都有,也參加很多聚餐去認識其他投資家,當了很多次免費口譯帶那些投資家去台灣觀光(美其名「不動產商務考察」=其實想想自己就是免費導遊加口譯,還自掏腰包請國際友人品嚐台灣美食並藉機宣揚我泱泱大國的台灣文化=當時還覺得這是項愛國行為)
同時買了各式各樣的教材,每個週末都去「見学」(參觀投資家前輩新買的房源,有的是一戶的before & after,有的是從土地設計到落成披露會)。
當然這些過程,並不能說是全是無功而返,也正是有這些「空轉」的失敗經驗累積,才會成就後來的血肉。

Img 8852
Img 9875


我還記得有位騎摩托車的前輩說他的摩托車因為每週末要到處去看房子車輪都磨平了,暗暗將之作為勵志談(後來我也因為看房跟巡房騎壞了好幾台腳踏車),覺得皇天一定會不負苦心人。
【某天出征的鐵馬照】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zumakyoko/posts/378554522487583
 
那時候也沒有什麼不動產要雇用外國人員工,一切只能在自己想像的範圍內苦幹實幹埋頭苦幹(其實就是隻無頭蒼蠅)。
 
大概東邊碰壁西邊走到死胡同,渾渾噩噩蹲了幾年,摸不著頭緒抓不到要領,直到我的同學有一天也不曉得是哪根筋不對勁跟我說她想投資東京不動產,她的原文是:「聽說妳開始在做東京不動產房仲,我想買房,妳可以幫我找房嗎?」
 
老實說,那時一點都不敢自稱自己是房仲,因為嚴重心虛。(現在我也不說自己是房仲,因為我做的遠遠超越單純房仲~PS:人家我都自封做的是「生涯資產規劃」啦^^)
 
當初腦海中充滿疑問:
找到房源後怎麼跟賣方交涉?
斡旋書怎麼寫?(我們叫「買付書」)
簽約需要提出哪些書面材料?
戶籍謄本跟印鑑證明要怎麼去公證?(那時還需要跑法院跟駐日代表公證,法院在哪裡?)
日譯本誰翻?
過戶要找誰?
貸款銀行哪家?
錢怎麼從台灣過來?
要匯到哪個戶頭?有什麼注意事項?
契約書的Legal check 要找誰?
我怎麼知道賣方是不是誠實有沒有什麼貓膩在裡面?
房子過戶以後誰來管?
怎麼收房租?
收到房租怎麼匯給客人?
匯日幣嗎?還是要換成台幣?
客人怎麼在日本開戶?(沒辦法開戶的客人怎麼辦?)
代收的房租怎麼給?
總之數千數萬的疑問跟不知道跟要去問誰?(現在對所有流程以及應注意事項當然是瞭然於胸啦)
其時的一切好像是矇著眼坐雲霄飛車的感覺。
 
我還記得我的第一筆交易,雖然才區區1000萬日幣除以二多一點,但順利過戶那天我跟客人(=同學)高興地擊雙手並且跳了起來(交易順利結束後我請大家去敘敘苑吃高級燒肉,拿到手的犒賞獎金還不夠付帳
還倒貼),現在回頭看以金額而言雖然是筆微不足道的小小小交易,但絕對是我踏出不動產人生的一步的轉捩點。
感謝同學送了一把讓我進到這個世界的鑰匙。
 
萬丈高樓平地起。
 
後來我這位小資女同學,買不動產上癮,每年以1500日幣的預算購入小單位的投資房源。
一戶淨收5萬日幣,幾年下來也累積了5戶,5乘以5等於25萬日幣。
每個月躺著就有五個24小時工作不休息的員工(=房客)貢獻所得。
多好!
 
請看這篇文章↓↓↓↓
我的税理師是「資產165億,房租收入11億,擁有35間法人的大咖房東」
https://www.facebook.com/tokyodorm/posts/2348355755460417
 
好啦,鋪陳了那麼久,這篇的重點是:
隔行如隔山,萬事起頭難,當要開始一項新技能或新事業,總是會像一隻無頭蒼蠅,碰得一頭包。
 
不過起心動念非常重要。
在我剛開始蹲的前幾年,每天都覺得很挫折,也覺得自己一點眼光都沒有(不動產業界「海千山千」眉角很多)人家說好就跟著好,人家說不好也沒法反駁,沒有自己的看法(現在當然很多看法+意見=可以說出個所以然)
 
至於為什麼會突然又想起這麼多年前剛入行時的回憶呢?
因為最近又開始在接觸一個過去從未出現在我生命中的一件事~藝術。
 
起因是一位朋友開始購買草間彌生、奈良美智、村上隆的作品,放著讓它增值,說白了就是投資藝術品。
日文很直白就叫做「アート投資」。
https://dime.jp/genre/1382548/
(搜尋以後才發現原來不需要有上億財產也可以從身邊小的藝術品開始做起)
 
對於藝術我完全是門外漢,也沒有收集公仔或限定品的興趣,對這方面的知識是零。
 
好吧,那我要怎麼開始呢?
第一步,看書!
第二步,找人脈(誰有認識收集家朋友?)
 
第一步,稍微簡單,書容易買抑或圖書館借(讀過跟有理解跟會操作是兩回事)
第二步,腦筋轉了一圈,還真沒幾個跟藝術呀,收集品呀有關的朋友。
透過朋友的朋友介紹了一位在銀座經營畫廊的老闆,去拜訪她告知來意後,她劈頭第一句就是:「我最討厭就是把藝術商品化的市儈」
第二句是:「都是這些把藝術品價格抬高的商人破壞市場行情,真正得利的卻不是創作者」。
我還記得那天銀座的氣溫是攝氏38.2度,是今年東京入夏來最熱的一天。
汗流浹背地進到有冷氣的畫廊內正要喘口氣,馬上就被將了一軍,有要流冷汗的感覺。
 
摸摸鼻子走出畫廊,順著外堀通り慢慢朝有樂町車站走去。

Screenshot
Screenshot


邊走邊反省:
自己當初初進不動產業界時也是個大小白一枚,就如現在要去接觸藝術投資這塊、一開口就自曝其短。
就像是現在如果有人來問我:「東京不動產哪區會漲?」「東京不動產買哪裡好」這種範圍太大的問題,我也會覺得問題範圍太大無從回答起。
 
形容當下的情況一句話就是:「霧煞煞」,不著邊際的感覺又回來了。(而且都問一些在內行人聽起來很白痴的問題)
人要跨出舒適圈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跟毅力,沒有想像地那麼簡單。
然後凡事其實有師父領進門,製造耳濡目染的環境是最好的。
 
 
事後把這件事跟朋友報告我的「藝術投資」Project進度。
朋友嘲笑我根本是用錯力,方向不對。
「妳應該是去認識收藏家的朋友,而不是創作者呀」
有道理!
 
看來藝術投資這條路還很遙遠漫長。
但是從現在就放在心裡,也許幾年後它就開花結實,就像當初的不動產之對我一樣。
PS:自此以後,臉書總是推薦我有關美術展、藝術品的廣告。
 
本篇重點:投資不動產起步永遠不嫌晚,重要的是有沒有促成心想事成踏出第一步的勇氣。(咦?重點不是應該是講「藝術投資」的起心動念嗎?)
 
 
 
買賣、租賃、東京不動產詳情請私訊^^
□東京子
https://www.facebook.com/tokyodorm
【東京最強不動產房仲~「東京子」保有的日本國家資格】
宅地建物取引士、管理業務主任者、賃貸不動産経営管理士、ファイナンシャルプランナーetc 投資財務規劃,物業管理,處理多起跨國繼承案件、法務背景超強哦。
損害保険募集人、飾り寿司インストラクター3級etc.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